学术观点
Academic points

西财金融学者之声|张桥云:如果危机扩大,中国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3-03-15

如果危机扩大,中国怎么办?

张桥云 西南财经大学太阳成集团61999|欢迎莅临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3月15日

自美国爆发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以来,美国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等银行近日也深陷困境。对此,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存款保险公司等政府部门紧急出手救助,以防止危机蔓延。但3月13日美国多家银行股仍大幅下跌,同时传闻富国银行也将遇到大麻烦。危机会扩大吗?中国怎么办?

一、为何银行的问题此时集中爆发?

硅谷银行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难道硅谷银行不知道期限错配的严重后果吗?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首先,美国政府长时间“放水”。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泛滥,市场利率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在此环境下,银行一方面轻松得到大量的低成本资金,但同时银行也必然只能获得不高的贷款利率。为此,在资产组合中配置大量的债券就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而买进更多期限长的债券将使银行能获得更高的票面利率,以此扩大利差获利。显然,这种资产负债配置为硅谷银行被关闭埋下了祸根。没想到美国“放水”原本想割别人“韭菜”的,结果最后割到自己人身上了。

其次,金融监管长时间“放松”。众所周知,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通过了《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即《多德-弗兰克法案》。为维护金融稳定,美国采取了多项改革举措。一是创建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二是在联邦储备委员会内设立独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A)作为美国消费者保护的联邦级主要监管机构。三是扩大美联储监管权限,使之成为系统性风险监管者和 “超级监管者”。根据法案, 美联储被赋予对500亿美元以上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并表监管的权限。四是则引入了“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即限制银行和控股公司从事自营性交易,银行拥有或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或对冲基金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核心资本的3%。禁止银行做空或做多其销售给客户的金融产品。这表明《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希望改变美国金融监管“宽松软”的局面,意在强监管。正因为如此该法也遭到许多人反对,这其中包括特朗普。

2018年5月,特朗普以放松金融管制为由,推出《促进经济增长、放松监管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法案》,将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门槛从500亿美元提升至2500亿美元,同时放松对中小银行自营交易的限制,以刺激信贷和经济增长。硅谷银行破产前的资产规模约2000亿美元,按照《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硅谷银行原本属于被严监管的范畴,但在《促进经济增长、放松监管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法案》下,硅谷银行和其他两家银行属于普通银行。如果对这些银行的监管没有被“降级”,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二、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有没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存款保险公司等就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发布联合声明,承诺为全部储户的存款安全“兜底”。声明说从3月13日周一开始,硅谷银行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但银行股东和一些无担保债务持有人将不受保护。此举意在稳定存款人信心,避免事态扩大引发存款人对更多银行的挤兑。但是,周一发生的两件事情充分显示公众对银行和政府的不信任。一是硅谷银行一开门就遭遇储户们争先恐后排队取钱;二是多家银行股价暴跌,显示出公众对银行资产质量的严重怀疑。实际上,美国政府出面“兜底”有违市场经济原则。

为何美国政府要迅速声明为存款人“兜底”?为何英国汇丰银行光速收购硅谷银行伦敦分行?实际上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保护存款人来确保硅谷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功能得以保留,银行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继续为客户办理银行业务。否则实体经济会受到巨大冲击。美国这次最先出现问题的硅谷银行和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而闻名的签名银行都与“科技”有直接关系。由于硅谷银行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硅谷银行的客户基本都是高科技公司,如果政府不及时救助,任由硅谷银行破产停业,这些与硅谷银行有业务往来的科技公司也将运转不灵。这对美国的科创金融体系、科技体系和创新能力将是一个沉重打击。

我认为危机是否会持续扩大,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银行体系是否出现较为广泛的借款人违约。目前来看这些问题银行并没出现借款人的广泛违约,而更多是因为银行自己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导致了损失较大。这是这次银行危机目前表现出的与2008年危机完全不同的重要方面。第二,市场现流动性是否匮乏。市场流动性既包括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即银行能否获得足够的现金满足储户取款的需要,而不至于被迫通过打折出售资产来获得流动性。同时,也包括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从当前美联储及其他监管机构开出的“处方”来看,政府确保问题银行的流动性充分供应。美联储12日表示已经“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流动性压力”,将创建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银行、储蓄协会、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长达一年的贷款,作为额外流动性的来源。这样就消除了挤兑的恐慌和银行通过折价出售资产导致银行的进一步加剧损失的可能。

硅谷银行破产对对美国银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降低了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但是,引发更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可能性很小。

第一,出现问题的银行的根本问题不同,并不存在彼此传染。美国硅谷银行、Signature Bank、First Republic Bank等几家银行陆续发生风险事件,但引发风险的个体原因各不相同。具体来看,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主要问题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导致的。他们在前几年购买了大量长期债券,当时的“长期”投资策略使得银行获得较好的收益,而随着美联储在较短时间内持续大幅度加息,导致负债端的成本迅速增加,存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倒挂越来越严重。而Signature Bank被接管主要源于投资者认为其加密货币相关业务出现问题,同时也显示出监管机构对银行从事与虚拟货币直接相关业务的严重关切。因此,Signature Bank被接管在很大程度上与前面的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的问题是不同的,受加息影响相对较小。这显示出目前三家银行生的是不同的“病”,美国银行体系没有出现“传染病”。

第二,存款保险在消除存款挤兑方面具有十分独特和重要作用,硅谷银行星期一开门仍然遭遇排队取款,但相信随后存款人的情绪和行为会很快趋于稳定。

第三,处置迅速,措施针对性强。当前,通货膨胀是美国经济的首要问题,如果叠加银行危机,则完全有可能使得美国此前的控制通胀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正处在防控通胀的关键期的美国政府不敢再节外生枝,决不会让硅谷银行破产持续发酵。这便是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迅速做出决定并发表联合声明以及英国汇丰银行在英格兰银行指导下用1美元“光速”收购硅谷银行伦敦分行的基本逻辑。此外,这些迅速行动旨在向存款人和投资者传递政府高度重视问题银行的强烈信号,意在稳定广大储户和投资者信心。

当然,如果传言中的富国银行也真的被卷入,则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必将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世界经济大动荡。

三、如果危机继续扩大,对中国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危机继续扩大,最可能引发大规模问题的领域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二是科技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次的三家银行,特别是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客户都与“科技”相关。

第一,如果危机继续扩大,有可能出现全球性流动性匮乏,中国也不例外会受此影响。

第二,与美国业务关系密切的国内银行的国外债权资产会遭受损失。而对此的担心可能会引发国内银行存款人对银行的挤兑。

第三,与硅谷高科技企业属于同一产业链的中国高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会因为上下游企业的问题而受到影响。

四、需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未雨绸缪,需要做好哪些预案呢?第一,当前除了继续观察美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动向外,保持我国银行体系较充裕的流动性是首要应对措施。建议监管部门近期对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第二,重点国内关注“科技”相关企业,特别是与硅谷相关的科技企业状况变化,确保供应链不中断。

上一篇:西财金融学者之声|严文龙:财务造假系列——SVB硅谷银行审计失败

下一篇:西财金融学者之声|严文龙:财务造假系列——SVB硅谷银行审计失败

关闭